接下来,曲奇考试网将给大家介绍高一化学期末试卷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一些烦恼。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吉林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是γ射线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是C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由Co的不同种同位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均不同
C.60是 这种核素的质量数
D. 原子中,中子数是27,电子数是33
2.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利用天然气做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可以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来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达到保鲜目的
D.从石油中可以获得乙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原子半径: 丙<丁<戊 B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C 金属性:甲>丙 D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4、向一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H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H<0。10秒后达到平衡,c(NH3)为0.4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40% B.降低温度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向该容器中充入N2,平衡正向移动 D.研发高效催化剂可大大提高N2的转化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相关的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互称同位素的两种核素间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8、X、Y、Z、W四种主族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等电荷数的X 阳离子的氧化性;Z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半径,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Z X Y W B、W X Y Z C、X Y Z W D、Z Y X W
9、原创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
则反应2HX(g) H2(g)+X2(g)的平衡常数为( )
A 0.01 B 1 C 10 D 100
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
B、铊(T1)是铝的同族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推测T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C、已知锶Sr与镁同族且原子半径大于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比硫化氢稳定性差
11、不同的金属应选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你认为选择的原则主要是依据( )
A.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B.金属熔点的高低
C.金属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D.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12、9.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与NaOH溶液,分别增重5.4克与8.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CH4 B、C2H4 C、C2H6 D、C2H6O
13、若用乙烯和氯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四氯乙烷,这一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反应及耗用氯气的量是(设乙烯为1mol ,反应产物中的有机物只是四氯乙烷 ) ( )
A.取代,4 mol Cl2 B.加成,2 mol Cl2
C.加成、取代,2 mol Cl2 D.加成、取代,3 mol Cl2
1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A 上发生氧化反应;B、D相连,B是电子流入的一极。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A>B>C>D B A>C>B>D C A>C>D>B D B>D>C>A
15、已知MgO、MgCl2的熔点分别为2800℃、604℃,将MgO、MgCl2加热熔融后通电电解,都可得到金属镁。海水中含有MgCl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
A. 海水 Mg(OH)2 Mg
B. 海水 MgCl2溶液 MgCl2熔融 Mg
C. 海水 Mg(OH)2 MgO Mg
D.海水 Mg(OH)2 MgCl2溶液 MgCl2熔融 Mg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6、H2(气)+I2(气) 2HI(气);ΔH<0可逆反应已达化学平衡,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17、物质X、Y、Z、W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则X、Y可能是( )
①C和CO ②P和PCl3 ③AlCl 和Al(OH)3 ④NaOH和Na2CO3 ⑤Fe和FeCl 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8、一定温度下,将2molA、2molB、2molC的气体混合物充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恢复到起始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30%,则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2A+B 2C B. A+B C C.A+B 2C D.A+B 3C
19、由铝,铁,铜,银和稀硫酸,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总数为 (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0、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N2O4(g) 2NO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
B.N2(g) + 3H2(g) 2NH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3的体积分数增加
C.H2(g) + I2(g) 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HI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
D.2SO2(g) + O2(g) 2SO3(g),恒温恒容充入He
21、下列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和H2S的水溶液前者的的酸性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能得1个电子变成稳定离子而S原子能得两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22、一定温度下将1 mol SO3 放入2L的反应器内,当反应:2SO3(g) 2SO2(g)+O2(g) 平衡时,容器内有0.6 molSO2,其平衡常数约是( )
A.0.68 B. 0.34 C.0.45 D.0.47
23、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2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反应如下:
PbO2 (s)+Pb(s)+2H2SO4(aq)===2PbSO4(s)+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PbO2是电池的负极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 – = PbSO4(s)
C. 铅蓄电池属于一次性电池
D.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2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 ;△H<0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B.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SO2与O2生成SO3的效率
D.用排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26、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K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若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常数发生了变化,则化学平衡必发生移动
D.化学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必改变
27、用下列物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
A.Fe2O3 B.Al2O3 C.HgO D.Cu2S
28、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
H2(g)+Br2(g) 2HBr(g);Δ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
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T2>T1
B.两点的反应速率:a>b
C.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D.a点比b点体系的颜色深
29、在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乙>甲>丁
B.丁或甲与乙所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物质
C.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甲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30、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温度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依上述数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 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1。
B 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 mol/L,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推测实验2中还可能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C 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且c3>1.0 mol/L
D 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31、 (10分) 已知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原理如下:主反应:CH2=CHCH3 + HCl → CH3CHClCH3(主要产物);副反应:CH2=CHCH3 + HCl → CH2ClCH2CH3(副产物)
现有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8,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molA与1mol HCl作用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主产物B也可以从A的同分异构体C与HCl作用得到。C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A ;B ;C ;
32、(12分)
现有10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均为短周期元素。
A
B
C
D
E
F
G
H
I
J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0.102
0.037
最高或最低
化合价
+2
+1
+5
+7
+1
+5
+3
+6
+1
-2
-3
-1
-3
-2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元素名称是 ,
H的元素符号是 。
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2)在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化合物F2A2的电子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化学键类型为_
(3)用电子式表示A的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如下: ;
G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
(4)一定条件下,IA2气体与足量的A单质充分反应生成20g气态化合物,放出24.6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
(5)用J元素的单质与A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KOH浓溶液,用多孔的惰性电极甲和乙浸入KOH溶液,在甲极通入J的单质,乙极通入A的单质,则甲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
33、(4分)
有铜片、锌片和250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当在铜片上放出4.4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2) 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 L
(3)锌片减少的质量
34、(13分)
已知乙烯发生如下变化:
①
②
乙烯
H2O
B
O2 和Cu
C
(1)分别写出B的名称 和有机物C 的名称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是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是
35、(21分)某种烃A的蒸气折合成标况下的密度是3.214g/L,已知该烃的碳氢质量比为5∶1,求:
(1)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2)如果该烃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5 C A B C D 6-10 C D A D D 11-15 C A B C D
16-20 AD D BD C C 21-25 A B AD B BC
26-30 AD A C D D
31、A:CH2=CHCH2CH3
B:CH3CHClCH2CH3
C:CH3CH=CHCH3
32、(1)磷(1分)、B(1分)、第三周期 第ⅡA族 (1分)
(2)HClO4 (1分) (1分) 离子键、非极性键(2分)
(3) (1分) (1分)
(4)2 SO2 (g)+O2(g) 2SO3(g); △H =-196.8 kJ/mol(2分)
(5) H2 – 2e- + 2OH- == 2H2O(1分)
33、2H++2e- =H2 (1分) 0.8mol/L(2分) 13g(1分)
34、(1)乙醇、乙醛
一定条件
(2)CH2=CH2 + H2O → CH3CH2OH 加成反应
Cu
△
(3)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氧化反应
35、(1)C5H12 (2)CH3CH2CH(CH3)2
(3)CH2 = CH—CH—CH3等
望!
一道高一化学题 期末考试卷上的(2010-2011)求详细解答过程~
乙烷
2C2H6+7O2=4CO2+6H2O,设乙烷体积为X mL,则需氧气3.5X ML, 产生CO2 2X ML
2 7 4
X 3.5X 2X
乙炔
2C2H2+5O2=4CO2+2H2O,设乙炔体积为Y ML,则需氧气2.5Y ML,产生CO2 2X ML
2 5 4
Y 2.5Y 2Y
由已知条件有
X+Y=32
X+Y+3.5X+2.5Y=2X+2Y+72
解方程得
X=24
Y=8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Y/32=25%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试卷(有答案)
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Mn-55 Fe-56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至12题每题2分,13至20题每题3分,共48分)
1.化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物质世界的重要科学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以减少环境污染,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
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烃类
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C.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煤的干馏、煤气化和煤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
化工原料
D.工业上利用金属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如电解法冶炼铝、热还
原法冶炼铁、热分解法冶炼铜
2.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X、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1
B.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C.X、Y的简单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3.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 2(t-BuNO)
ΔH=+50.5 kJ•mol-1,Ea=90.4 kJ•mol-1。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4.反应A(g)+B(g)→C(g)Δ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ΔH1,②X(g)→C(g)Δ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g )+B(g)→X(g)的活化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ΔH2>0
B.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
C.E2是反应②的活化能
D.ΔH=E1-E2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②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③一定量的锌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量,可向其中加入KNO3溶液。④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⑤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⑥用锌与稀 硫酸反应制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⑦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⑧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⑨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min后,NH3减少了0.12 mol,则1 min末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NO)=0.06 mol•L-1•min-1
A.①⑤⑥⑨ B.④⑥⑦⑧ C.④⑥⑦⑨ D.③④⑥⑦
6.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
7.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接电源正极
B.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C.阴极区附近溶液pH降低
D.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H2 13.44 L(标准状况)时,
有0.1 mol Cr2O72-被还原
8.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组合是( )
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
②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③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 ()
A.5种 B.6种 C.8种 D.9种
10.下图是六种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属于烃,丁、戊、己属于烃的衍生物
B.丙和己混合后会分层,且丙在上层
C.甲、丙、丁、戊、己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D.乙和水反应可生成丁,丁和戊反应可生成己
11.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6H10O5n――→①葡萄糖―→乙醇――→+乙酸②乙酸乙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酸性高锰酸钾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D.在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12.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元素分别为N、P、O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C.原子半径:Z>X>Y
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X的氢化物
13.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已知2H2(g)+O2(g)=== 2H2O(g)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H=-241.8 kJ•mol-1
②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③X(g)+Y(g) Z(g)+W(s)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④已知:
共价键 C—C C===C C—H H—H
键能/(kJ•mol-1) 348 610 413 436
上表数据可以计算出 的焓变
⑤根据盖斯定律,推知在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或石墨燃烧生成1 mol CO2固体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⑥25℃,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⑥
14.燃料电池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在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将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下面有4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的反应产物为水的是 ()
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B.碱性燃料电池
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熔融盐燃料电池
15.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
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为
5.0×10-5 mol•(L•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16.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7.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②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③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④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
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⑤1 mo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 g乙酸乙酯
⑥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1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⑥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的沉淀;⑦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⑦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⑦
19.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工业上金属钠是通过氯碱工业制取
C.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D.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20.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1.(12分)I.A、B、C、D、E、F为常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B、C、D、E、F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和E同主族,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A+D=B+F=8。请回答:
(1)试写出B2单质的电子式:__。
试写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核且为18电子结构的物质的化学式
。
(2)含F元素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中滴加过量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
其离子方程式是_。
(3)已知B2A4与BA3具有相似的性质,B2A4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变为红
色,且产物对大气无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
(4)在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B2气体和3 mol A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BA3
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2的浓度为0.15 mol•L-1,同时放出约83.2 kJ的热量,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5)已知某化合物EB3与水可以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单质和一种碱,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若0.1 mol该化合物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
II.(1)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其中甲在上一周期),若甲的
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是__。
(2)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m和
n的关系为__。
22.(6分)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甲醇等既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
①2H2(g)+O2(g)===2H2O(l) ΔH1=-571.6 kJ•mol-1
②CH4(g)+12O2(g)===CO(g)+2H2(g) ΔH2=-36 kJ•mol-1
③CH4(g)+H2O(g)===CO(g)+3H2(g) ΔH3=+216 kJ•mol-1
(1)氢气的燃烧热为__,写出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
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
(2) 现有1 mol由H2O(g)与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且O2的体积分数为x,将此混合气体与
足量CH4充分反应。当x=__时,反应②与③放出(或吸收)的总能量为0。若
②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E1=36 kJ B.E2=36 kJ
C.E1-E2=36 kJ D.E3-E1=36 kJ
(3)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得CH3OH:CO(g)+2H2(g)=CH3OH(g)ΔH1(CO结构
式为C≡O)。又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断开1 mol化学键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数值如下表:
化学键 C—C C—H H—H C—O C≡O H—O
键能
(kJ•mol-1) 348 413 436 358 1072 463
则ΔH1=_,在相应的反应条件下,将1 mol CO(g)与足量H2混合充分反应后,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H1。(用>,<或=填空)
23.(7分) I.(3分)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l(-1价)和S(+6价)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
溶液中c(H+)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_ __
。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II.(7分)用惰性电极电解200 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所示,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 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
(1)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和4OH--4e-===2H2O+O2↑
C.从P点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 g•mol-1
D.OP段表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PQ段表示O2的体积变化
(2)如果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向溶液中加入0.8 g CuO即可,则电解后溶液的
C(H+)= 。
(3)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mol。
(4)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2(OH)2CO3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不考虑CO2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mol。
24.(8分)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溶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 mol•L-1的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Ⅲ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__。
(3)由Ⅱ推测,Fe3+ 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性。
(4)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Ⅳ a>x≥c 无明显变化 有Cl2
Ⅴ c>x≥b 无明显变化 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mol•L-1。
②Ⅳ中检测Cl2的实验方法。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
25.(10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三个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A中左侧长导管
的作用是 ;装置A和C中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2)在按装置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
,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
(3)装置B、C较好地解决了A中加装药品和使装置及时密封的矛盾,方便了操作。
A装置中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造成的后果是。
(4)B中采用了洗气瓶吸收装置,其作用是 。反应后洗气瓶中可能出
现的现象是。 。
(5)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中之一与A、C中的错误相同 ,而另一个缺点是:
。
26.(9分)I. 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 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 时,b=
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
II科学家于1978年制得一种物质A,A可看作是烃B的所有氢原子被烃C的一价基取代而得。A遇Br2的CCl4溶液不褪色。A中氢原子被1个氯原子取代只得一种物质。一定量的C完全燃烧所得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1。C的同分异构体不超过3种,而C的二溴代物为3种。一定量的B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6,小于78。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
(2)写出C的3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
。
(3)A的分子式为;A的结构简式为。
武汉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2题每小题2分,计24分,13-20题每小题3分,计2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A B D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B C C A C C
二、非选择题
21.(12分)
Ⅰ.(1):N⋮⋮N: H2O2(2分)
(2)Al3++4OH-===AlO2-+2H2O
(或Al3++3OH-===Al(OH)3↓,Al(OH)3+OH-=== AlO2-+2H2O)(1分)
(3)N2H4+2CuO=====△2Cu+N2+2H2O(1分)
(4)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1(1分)
(5)2NaN3+2H2O===3N2↑+H2↑+2NaOH(1分) 0.1 mol(1分)
Ⅱ.(1)x+2、x+8、x+18、x+32(3分,错写不得分,写对三个得2分)
(2)n=m+5、n=m+15、n=m+29(2分,错写不得分,写对二个得1分)
22.(6分)
(1)△H=-285.8 kJ•mol-1(1分)
CH4(g)+32O2(g)===CO(g)+2H2O(l)ΔH=-607.6 kJ•mol-1(1分)
(2)0.75(1分)C(1分)
(3)-116 kJ•mol-1(1分)<(1分)
23.(7分)
Ⅰ.(1)KClO3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6 HSO3-===6SO42-+2Cl-+6H+,
溶液中c(H+)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用离子反应方程 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2分)
(2)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下降(1分)
II.(1)C(1分)
(2)0.1 mol/L(1分)
(3)0.4(1分)
(4)0.6(1分)
24.(8分)
(1)溶液变红(1分)
(2)2Cl--2e-===Cl2↑、Cl2+2Fe2+===2Cl-+2Fe3+(2分)
(3)还原(1分)
(4)①0.2(1分)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1分)
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
先于Cl-放电(2分)
25.(10分)
(1) +Br2 +HBr(1分) 导气和冷凝回流(1分);
锥形瓶未与大气相通(1分);导管插入AgNO3(或水)溶液中(1分)。
(2)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1分);
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1分)。
(3)Br2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1分)
(4)吸收反应中随HBr逸出的Br2和苯蒸气 (1分);
CCl4由无色变成橙红色(1分)。
(5)装置B中反应器中左侧导管过短(或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1分)。
26.(9分)
I. (1)1:1(1分)
(2)3(1分) 1:3(1分)
II. (1)C4H4;(1分)
(2) ; ; ;(3分)
(3)C20H36; (2分)
高一化学必修一试题
20滴水恰好1mL,即一滴水0.05毫升,是0.05克,再除以h2
o的相对分子质量18,再乘以NA,即为所含分子数